韶山党性教育基地开展“毛泽东游学之路”课程调研韶山党性教育基地就“毛泽东游学之路”课程展开实地调研。 何叔衡故居坐落在宁乡县沙田乡长冲村的杓子冲,屋左有马里山,右有大树山,后有杓子岭,前则映衬着扶王山,槽门悬挂着胡耀邦题写的“何叔衡同志故居”牌匾。1914年,何叔衡与毛泽东相识于长沙,二人志同道合,成为挚友,此后书信往来颇多。1917年7月,毛泽东与萧子升游学湖南,考察农村时,路过沙田,在何叔衡故居住过三日。白天,泥砖土筑的院墙里,何叔衡召集附近几十名贫困农民与毛泽东进行座谈;晚上,小青瓦覆顶的土坯房中,三人点起油灯闭门长谈,探讨农村的出路、中国的出路……何叔衡在家中盛情款待了来此游历的毛泽东,毛泽东每天都要在门口小池塘里游泳。 毛泽东说:“沩山是个好地方,有个密印寺,要好好保护起来”。毛泽东与密印寺结缘,自然是1917年暑假游学期间。那次,他在这里一住三天两晚,还与方丈两次长谈,可见“缘分”之深。这种缘分一直延续解放后,虽然没有机会再上沩山,他却关爱着这个地方。毛泽东与萧子升在密印寺期间的主要活动是两次会见方丈。萧子升在书中说,他们到达密印寺后,是法一安排他们住下的,可当二人提出要拜见方丈时,却被拒绝。但由于毛萧二人一再坚持,法一就答应把由他俩签名的一张便条送给方丈。“约摸十分钟,他们回来说方丈愿意马上见我们”。方丈注视一番来客,然后抬手一指:“这位施主是毛泽东。这位施主是萧瑜(子升)了”。“你怎么会知道?”毛泽东不胜惊讶。“两位施主是签了名的。”方丈不紧不慢地看着桌上的便条说。“可是,你怎么知道我们谁是谁?”萧子升追问。方丈答道:“毛施主一个字要占两三格,而萧施主一个格能写两个字。字如其人的道理,贫僧略知一二。 故居始建于1821年,属于典型的清代农家房舍,坐东朝西,土砖青瓦木结构,共有大小房屋21间,故居为凹字形结构,整个房屋高大亮爽,风格古朴、典雅,环境幽静。 1917年,青年毛泽东开始长途游学旅行,往返行程近千里,这次游学成为他树立人生理想、找寻人生目标的梦想起源。本次韶山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调研活动,重走毛泽东青年时期游学路,旨在开发新课程,完善教学体系,为学员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王立华教授从事青年毛泽东史实研究多年,为课程的规划和内容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与意见。刘要武副主任与王立华教授就韶山党性教育基地如何围绕党史教育丰富课程体系以及今后如何进一步创新开展教学活动进行了深入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