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三渡军事战略的主动发挥 军事原则的灵活运用 军事战术的巧妙变化

中央红军遵义大捷后,蒋介石企图用堡垒推进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术,东西封堵,南北夹击,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韶山红色教育毛泽东当机立断,指挥红军主力再度西进,于3月16日至17日从茅台三渡赤水,再次向四川南部的古蔺、叙永方向前进。


茅台镇位于仁怀市赤水河畔,群山环峙,形势险要,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地处贵州高原西北部,北靠历史名城遵义,南临川南,赤水河航运贯穿全境。在郁郁葱葱的河滨地带,建有“红军烈士陵园”和“红军渡河纪念碑”。


茅台镇历来是黔北名镇,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繁华写照。域内白酒业兴盛,当地生产的“茅台酒”,历史悠久,18世纪中叶即有酒坊 20 家,被誉为 “中国第一酒镇”,是茅台酒的故乡。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茅台三渡赤水,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诗篇。


二渡赤水,敌吴奇伟纵队遭到沉重打击后,蒋介石急忙于1935年3月2日由汉口飞往重庆,亲自策划新的围攻以阻止我军东渡乌江。5日,蒋介石发现我军西移后,又改以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实行南北夹击,企图围歼我军于遵义、鸭溪狭小地区。其部署:川军3个旅由桐梓向遵义地区进攻,新调来的上官云相部两个师由重庆向松坎、新站地区推进,支援川仁怀、鲁班场地区;第三纵队进至大定、黔西地区防堵;第四纵队一部集结于金沙、土城等地,阻止我军向西发展;第一纵队4个师位于乌江南岸,策应其他纵队作战。此外,蒋介石还命令第五十三师由镇远推进,湘军3个师沿乌江东岸筑堡,阻止我军东进。


1935年3月5日以后,我军根据中革军委的决定,以红九军团在桐梓、遵义地区吸引川敌向东,主力由遵义地区西进自腊坎、长干山,寻歼敌人第二纵队,未能得手。蒋介石认为此乃系共军大方针未定的表现,遂命令各路军要不顾一切寻找红军决战。11日,一纵队也以一部兵力北渡乌江,向鸭溪、遵义推进。根据当时的情况,中共中央决定,中央红军仍以黔北为主要活动地区,控制赤水河上游,以消灭薛岳部和王家烈残部为主要作战目标。15日,我军主力进攻鲁班场之敌第二纵队,因敌3个师挤在一起,攻击未能奏效,而援敌第一纵队已进至枫香坝地区。我军遂主动撤出战斗,韶山干部培训向仁怀以北的茅台地区机动。


3月16日,中央红军为寻求新的战机,在茅台及其附近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叙永方向前进。接着,攻占镇龙山,击溃川敌1个团的拦阻,进至大村、铁厂、两河口地区。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周六至周日 :9:00-17:00
 联系方式
手机:13517345414
邮箱:724132387@qq.com
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